“储能”内卷时代,场景为王?

2024-10-11 17:22

图片

目前的储能市场高速增长,但被业内认为尚未具备真正的商业价值。同时,强制配储且建而不用,发电侧配储商业模式也尚未完善,针对发电侧反映储能价值的电价机制尚待形成。此外,跨界资本大量涌入这一赛道,数以万计的储能企业集中成立,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的同时,也有相当多的市场主体急功近利、跑马圈地占用市场资源。

储能下一站,路往何处去?当前海外储能市场的商业模式更为清晰,国内储能厂商将主攻“出海”?

新型储能新增规模创历史新高,商业价值尚在形成

储能产业走入大众视野,与能源结构转型进程密不可分。

随着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的比例提升,为平抑风电光伏波动发电的特性,需要储能系统为提供稳定、安全的电力供应保驾护航。

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是另一重推动力。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文件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新型储能将从商业化步入规模化发展时期。截至去年,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出台了“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或新能源配置储能文件。

图片

政策直接推动了行业的高增长。但同时,目前的储能市场被业内认为尚未具备真正的商业价值。

作为对强制配储不合理性的注脚,多家储能企业提到了一个数据——6.1%。这一数据出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去年11月发布的《新能源配储能运行情况调研报告》,该报告称,从储能等效利用系数看,根据调研新能源配储系数仅为6.1%,相较于电网侧、用户侧,电站侧(新能源发电侧)配储能利用系数最低。

强配叠加商业模式不完善,“出海”吸引着国内储能厂商

中电联在前述报告中指出,多地采取“一刀切”式的配置标准,部分地区将配储能作为新能源建设的前置条件,导致普遍存在运营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储能作用。

强制配储且建而不用,同时发电侧配储商业模式尚未完善,导致市场走向了价格导向,部分项目选择了性能较差、投资成本较低的储能产品,增加了安全隐患。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委员陈海生去年接受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曾提到,应尽快出台储能价格的实施细则,针对发电侧需要建立反映储能价值的电价机制。

“现在的市场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储能产品研究院院长杨凯提到,储能行业虽然目前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市场竞争偏重价格这一单一维度,行业利润率并不高。

随着储能发展前景日益明确,跨界资本大量涌入这一赛道,数以万计的储能企业集中成立,虽然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但也有相当多的市场主体急功近利、圈地占用市场资源。

图片

相较国内市场,海外储能市场尤其是户用储能市场的商业模式更为清晰。这也使得“出海”对于国内储能厂商而言颇具吸引力。

“储能不止于电芯”,技术创新仍将是尚方宝剑吗?

“许多人提到储能就会想到电芯,但其实电芯只是储能系统中的一部分。

电芯之所以成为许多人对于储能的**印象,决定于电芯成本在整体储能成本中占比约有60%。作为电芯原材料之一的锂盐,其成本与电芯成本正相关。自去年年末以来,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成本问题也成为储能企业近期最常被问及的话题。

与储能类似,发展更为成熟的光伏行业同样在近年经历了上游原材料硅料的大幅上涨与回落。虽然利润分配不一致,但行业各环节的意见一般均倾向认为,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更有利于产业链整体健康发展。

“储能的价格不应该由矿产资源来定义,否则供应链将会极度不安全,非常危险。价格应该回归市场本质,由技术定义,通过技术创新与迭代实现降本才是合理之途。”田庆军表示。

过去两年虽然储能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但行业技术进步的速度实际上变慢了,上游此前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寻找低价原料。而随着碳酸锂价格回落,行业上下游得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储能技术的进步。

图片

现阶段储能电芯尚以标准品应用为主,既有储能系统集成厂商选择加大电芯产能实现一体化,也有厂商选择暂时不介入电芯直接生产而采取外购策略。不过行业意见普遍认为,未来随着储能应用场景明确,除了增大电芯容量、提高循环寿命等基本逻辑外,电芯技术也会进行区别发展。

“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是最合适的,行业还远远没有盖棺定论。类似大家进入同质化竞争,以规模降低价格,以价格获取市场,我觉得还没有到这个阶段。”行业普遍认为,未来技术创新仍将是推动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与此同时,如企业不具备规模化生产与快速降本的能力,依然难以拿到更多市场份额。

大工业成为“爆款”标签

随着不同背景的企业单位成为工商储的目标客户群,细分化的应用场景成为了系统集成企业单点突破的目标,而近期头部企业最为关注、也最看好的莫过于在大工业场景下工商储系统的应用前景。

近日,阳光电源发布了工商业液冷储能系统PowerStack 800CS。据悉该款系统不仅搭载了314Ah电芯,适用所有10kV/20kV大工业场景,而且将slogan定为:专为大工业而生。

在经过数年的市场探索后,阳光电源意识到,大工业场景储能其实是工商业领域**的市场需求。那么一款专为此场景而生的储能产品,将更有针对性,也更匹配业主的需求。

PowerStack 800CS方案系统成本更低、容量不浪费。从场景需求出发,阳光电源PowerStack 800CS还可适配多种电压等级和容量的MVS柜,全面覆盖10/20kV大工业场景。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也推出了376kW/752kWh的TENER Flex储能产品。据工作人员介绍,TENER Flex是一款紧凑型解决方案,将容量缩小到376 kW/752 kWh,同时保持了原始TENER产品的安全性、寿命和能量密度。宁德时代表示,这是为了应对不同地区的不同运输要求以及英国和欧洲商业电池储能在地理空间上的挑战而开发的。

TENER Flex的设计允许以节省空间的背靠背撬装式配置进行部署。该系统可与600 V到1500 V的功率转换系统(PCS)集成,满足大规模工业和分布式发电应用的多样化需求。

两家头部企业先后“点名”,让大工业场景这个“爆款标签”进入众人视野。大工业指的是规模较大的工业,涉及到钢铁、石油、电力、化工、航天等行业,其需要大量的电能来运行生产设备。

更贴近用户的细分市场

此前,工商业储能产品的应用场景粗放化的设置在工商业的大范围概念中,但不同的工商业门类对于储能的需求也存在具体的差异。

商业楼宇由于人员密集的场所属性,对储能系统的安全性有着更加全面严谨的要求。此外,商业楼宇的用电需求也更加复杂多样,需要工商业储能系统能够实现灵活配置与精准调度。

充电厂站需要储能系统来平衡电网负荷,确保在充电高峰期能够满足大量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提升充电效率。

数据中心电力的稳定性要求极高,任何突发情况都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设备损坏,此前的阿里云新加坡机房起火就造成了公司服务中断。

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基站的稳定运行对于保障通信畅通至关重要。所以在通信基站部署储能系统,要在提供稳定电力供应基础上兼顾用电的智能化管理与优化调度。

工业微电网中的储能系统需要实现对分布式电源发电量的有效储存调度、应急供电以及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

纺织、小商品等轻工业类型厂家更多的是奔着保障连续生产、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选择安装储能系统。

重载且高耗能的大工业园区大型设备集中于早晚启动,压力极大,需要超大电流支撑、对于储能系统的稳定性也有更高要求。

上文不完全盘点了各类具有代表性的工商业储能应用场景极其需求特点,相信未来还有更多更加细化的场景被挖掘。

被寄予厚望的全场景方案

虽然也有观点认为工商业储能产品的整体架构与底层逻辑极其明晰,针对单一场景的宣传更多的是企业的一种营销策略。

但某家安装了储能系统的水泥企业负责人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庞大的工商业储能市场产品数不胜数,作为用户我们在选择适配的产品阶段就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商家主动细化场景的确便利了大家的选择。”

所以,当用户开始主动寻找更加适配自身场景的工商业储能系统时,拥有标准线之上产品水准,同时积极开拓更多应用场景的企业便会率先得到青睐,而派能科技就是**代表性的一家。

此前派能科技相关负责人就分享了公司研发的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从他介绍可以了解到,目前派能科技的工商储产品已经覆盖30kWh至400kWh的多个标准型号,能灵活满足多场景项目的广泛需求。

细分化场景在利好用户的同时也助力厂商逐步摆脱低价内卷的“泥潭”。某系统集成企业工作人员也分享:“细分场景下用户可能对某部分设备具有特定需求,也许是PCS、BMS、电芯、消防又或者是箱体,这样的趋势可以助力部件企业主动贴近用户,优化产品,进而实现系统整体的进化升级。同时,场景端的用户主动选择安装工商储产品时,会更加注重商品的整体性能,并不会刻意的压低价格,高一些的利润空间也为厂商预留了更多的表现机会。”

文章来源:新京报   、中国储能网

图片
图片

点击

阅读原文

获取展会门票!